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剖析细小颗粒物与其危害

日期:2019-05-23 15:55:38 选择字号:
20105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有对细颗粒物的具体要求。

可吸入颗粒物

  曾称可吸入尘、飘尘。飘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如煤烟、烟气、雾、灰尘微粒及二次颗粒物如硝酸盐微粒、光化学烟雾等。浓度单位常以mg/m3表示。其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它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较长,易被人体吸入并可进入呼吸道,粒径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还能直接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其浓度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悬浮颗粒物

  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其粒径为0.1μm~100μm。一般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相似的滤料如石英滤膜等)连续采集24h所得颗粒物的总量作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由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时通过的空气总体积就可计算其体积浓度,用mg/m3μg/m3表示。总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随来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含有硫酸盐、硝酸盐及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等。燃煤排烟是人为产生悬浮微粒的重要来源,地面扬尘也有一小部分贡献。摘自《环境科学大辞典》

1.什么是细颗粒物?

定义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

其来源主要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其中很多是二次颗粒物,如由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的硫酸盐颗粒、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硝酸盐颗粒等。

危害 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达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而且这种细颗粒物一旦进入肺泡,吸附在肺泡壁上很难掉落,这种吸附是不可逆转的。

   其实各工厂可根据自身生产流程给机器配备相应的工业除尘器工业吸尘器,既可减少以上职业病的发病率还可以对某些行业的原材料回收再利用产生效益;